綠色建筑與綠色建材的概念源于人類可持續發展的思想以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思考。這一概念形成時間并不長,源于上世界60年代。從概念到實現到現在的全面發展,不過五六十年的時間,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綠色建筑與綠色建材的前世今生。
前世-起源
1962年,美國生物學家萊切爾·卡遜《寂靜的春天》的出版,成為可持續發展的里程碑;
1969年,美國建筑師保羅·索勒瑞提出生態建筑的概念;
1984年,聯合國人大會成立環境與發展委員會,向世界各國提出可持續發展的倡議;
1988年,第一屆國際材料科技研究會首次提出了“綠色建材”的概念;
1992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上,第一次明確提出了“綠色建筑”的概念,國際學術界也明確提出綠色材料的定義;
中國相對于外國的綠色建筑產業發展更短一些,前后不到30年的時間:
20世紀90年代,從國外引入綠色建筑理論,建筑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成為行業的共識;
21世紀前10年,是中國綠色建筑標準體系的建立階段;
2011年起,伴隨國內城鎮化熱潮,綠色建筑呈快速發展趨勢;
2016年,“十三五”規劃決定加速推進節能建筑和綠色建筑的發展。
......
至此,綠色建筑及綠色建材在中國的發展進入了“快速模式”。
今生-發展
綠色建筑的快速發展,帶來了綠色建材的蓬勃涌現,其中綠色節能墻體材料更是個中翹楚。相較于發達國家,我國仍是以實心粘土磚為主要墻體材料的國家,且產量巨大。近年來,全國實心粘土磚的產量高達5400億塊。每年因此毀壞和占用耗地約95萬畝,其生產能耗高達5500萬噸標準煤,并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目前,我國綠色新型墻體材料的總量約占墻體材料總量的30%,尚不能成為墻體材料的主體力量,仍然后巨大的發展空間和發展前景。除此之外,由于傳統墻體保溫隔熱性能差,因此造成的冬季采暖和夏季空調能耗也十分驚人。每年制磚和北方地區采暖的能耗約占我國全年能耗的15%以上。所以,必須大力發展擁有環保節能,保溫隔熱的綠色新型墻體材料。
目前已經發展出了利用工業廢渣、農業廢渣、建筑垃圾、再生木材等再生資源的綠色新型墻體材料。
1.利用工業廢渣生產墻體材料
主要利用如煤矸石、粉煤灰、礦渣、爐渣等作為墻體材料的原料,即節約了土地資源,又變廢為寶,保護了環境。其代表產品有:粉煤灰蒸壓磚、煤矸石空心砌塊、石膏板、加氣混凝土、加氣塊等。
2.利用農業廢渣生產墻體材料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廢棄物來源廣泛、成本低廉,可以利用來制造植物纖維水泥板、秸稈鎂質水泥輕質隔墻板等。節能環保、符合綠色墻體材料的標準。
3.利用建筑垃圾生產墻體材料
我們建筑垃圾已占城市垃圾總量的30%-40%,利用建筑垃圾制造墻體材料,可以變廢為寶,減少污染。其代表有利用廢磚與廢混凝土塊生產的輕質砌塊,和利用聚苯泡沫生產的聚苯顆粒水泥夾芯復合墻板。
4.利用再生木材生產墻體材料
作為墻體材料主要用于隔墻和復合外墻的內側,所用木材非實木,而是經過加工的人造板材,如纖維板、膠合板、刨花板等,與輕鋼龍骨配合組成復合墻體,或與其他輕質墻材組成墻體。
結語
以上是綠色墻體材料的前世今生和在中國的發展狀況,我國已限制實心粘土磚的生產與使用,把開發和推廣新型墻體材料作為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的既定國策。武漢金王實創支持國家政策,堅持發展綠色墻體材料在我國建筑行業的應用與推廣,不斷改進生產技術,其生產的金王輕質隔墻板——包管封管——綠色墻體材料,必定會在未來的建材市場上大放異彩!